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北京军区某红军团897名官兵演绎的诸子百家“字模”表演让世人叹为观止,被誉为“字模奇兵”。在国庆60周年阅兵场上,由这支部队抽组的受阅方队不断挑战自己,用汗水再次谱写了一曲阅兵训练新篇章。
“这次阅兵对于我们来说,既是一次机遇,更是一次挑战。”方队政委文军说,“作为北京军区首个列装某型受阅装备的部队,我们当时既无经验和教材,也没有组训人才。”
虽然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,但他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,就实现了质的跨越,在几次方队考核中屡获第一。
“第一次考核时,我们排名倒数。”提及“夺金”秘诀,文军感触颇深,“为了尽快赶上,我们给自己制订了‘残酷’的标准。”
实行“末位淘汰”制,先后有11名驾驶员被“判为”预备队员;评选“最佳排面”,采取录像回放形式,从最初1/16秒、1/32秒,直到一帧帧判读至0.1毫米的差距;控制时间,受阅装备通过主席台96米的距离偏差不能超过0.15秒……
0.15秒,一眨眼的工夫——为了实现这个标准,队员们每天训练在与外面温差相差极大的车内。冬天,车内零下20多摄氏度,队员们冻得浑身发抖;夏季,车内达50多摄氏度,队员们热得如同“洗桑拿”。
严格的训练,获取了满意的成果。“现在我们的误差能控制在0.02秒,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标准。”基准车驾驶员李涛自豪地说。
“站军姿,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其实一点也不简单。”二级士官余晓飞说,方队确定了40秒不眨眼、2小时不晃、4小时不倒的站军姿标准。
“最难受的是,汗水流进眼中,蜇得生疼,但又不能眨眼,汗水泪水齐刷刷地往外流。”一级士官李聪说,“甚至比参加北京奥运会表演训练都要苦。”
艰苦的训练、严格的标准,使队员们练就了一身“铁骨”:60秒不眨眼,4个小时不晃。从侧面看,不仅手线、眼线等“五线”在一条线上,连呼吸的胸部起伏线多起
上一篇:美日机床自主研制第一台钻头研磨机
下一篇:没有了